台中、中區|
台中車站・台灣唯一跨時代三代同堂的大車站

台中車站
台中車站位於台灣的正中心,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近年隨著台鐵捷運化及台中鐵路高架化等計劃案中,台中車站全新打造出一座「台中車站大平台」,與第二代的台中火車站互別苗頭,卻共同矗立在台中市的市中心,讓所有來到台中車站的旅客,眼睛都為之一亮,非常驚艷。


還記得小時候公路客運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們從雲林要到台中拜訪親戚都得到斗六搭火車一路北上到台中車站,當時對於台中車站的外觀印象很淡,但就是車站非常熱鬧,每次下了火車,我都會很開心的拉著阿嬤的手在月台上跑著。

最初的台中火車站誕生於日治時期1905年。第一代的台中火車站非常低調,是典雅的日式木造建築,名為「臺中停車場」,設置的地點就位在今日台中車站的西南側。後期隨著都市的發展、鐵道的擴建,原本的舊站房逐漸不敷使用而進行重建。於是在西元1917年,第二代的台中車站正式完工,也就是我們很熟悉有紅磚造、洋式木構造的屋頂的(舊)台中車站。第二代台中車站與台灣總統府同為「後期文藝復興風格」,承襲了日本著名設計師「辰野金吾」的辰野式建築,成為台中的地標。

台中車站|Taichung Station

隸屬路線|臺中線
台鐵編號|146
車站位址|臺中市中區臺灣大道一段1號
上行車站|精武車站太原車站(往苗栗)
下行車站|五權車站大慶車站(往彰化)


台中車站
02|第三大台中車站入口設置在二樓處,車站門面更加開闊。

2009年臺中鐵路進入高架化工程,2016第三代台中車站正式完工,同時也宣告了第二代台中車站功臣身退。不過,因第二代臺中車站的站體與月台都被列為國定古蹟,所以在第三代台中車站興建的同時,也將第二代的車站納入規劃,成了現在新舊車站並存的跨時代畫面。

台中車站
03

台中車站
04|第三代台中車站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高架車站,屋頂構造採用蝴蝶展翅的意象,頂樓挑高達37公尺,相當於12層樓高,更是台灣目前所有車站中最高的鐵路車站。

第三代台中車站啟用後,原本狹窄壅擠得車站前廣場變得寬闊、明亮。旅客從車站出站後,不僅能夠有更寬闊的視野、更安全的空間,透過廣場上的巨型裝置藝術作品,感受台中藝術與設計的薰陶。其中以繽紛造型矗立在車站前廣場的「期待」男孩和一隻水逗娘最吸睛,許多路過的旅客都忍不住停下腳步,拿起手機拍個不停。

台中車站
05|車站平台上的穹頂則是懸掛著藝術家「賴純純」所創作的「台中之心」,以不鏽鋼、彩繪壓克力與繽紛的馬賽克石材所打造。

在台灣許多公共場合都可看到賴純純老師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老師的創作領域非常多元,從繪畫、雕塑、裝置藝術、觀念藝術等都有涉略,在2000年後開始投身公共藝術的創作,更獲的許多公共藝術創作獎的肯定,是臺灣戰後出生的傑出藝術家之一。

台中車站
06|第三代台中車站啟用,新站的二樓的平台也正式開通。現在旅客要從前站到後站、後站到前站都不用特別繞道,直接穿越穿廊層,就可以快速通過。二樓的大平台更是具有國際化水準的風範,讓旅客擁有安全、並且不受天候影響,無需淋雨及曬太陽的空間廣獲好評。

台中車站
07|車站前像是燈塔的高樓就是重新整建過後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

台中車站
08|第三代台中車站平台前階梯上設置了一隻巨型的裝置藝術作品「水逗娘」,這是由創作藝術家「林舜龍」所創作的巨型公共藝術作品,

台中車站
09

台中車站
10|台中車站採開放式結構,講究通風和照明,不需搭配空調便能夠循環通風,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更是臺灣首座開放式建築的火車站。

台中車站
11|手扶梯上去後,二樓是大廳及穿堂,三樓則設有島式月臺二座、分別是第一、二月臺、側式月臺一座第三月臺。

台中車站
12

台中車站
13|台中車站前的裝置藝術作品名為「期待」,由德國藝術團隊Inges Idee的所設計的作品。

Inges Idee的設計作品都皆以抽象的方式來表達童趣意象,這座五顏六色的造型立偶其實是一位小男孩,他拿著行李、拉著火車,憧憬著未來旅行的路上。就像是每個進出台中車站的旅客,都是一名在旅行中的人。

台中車站
14

台中車站
15|台中車站前、後站廣場皆設有計程車、公車轉運站和商店。

台中車站
16

台中車站
17|巴洛克式的建築搭配山牆式設計,屋頂則是以青銅片拼成,這是第二代台中車站的印象。

台中車站
18|台中鐵路高架化後也成為全台唯一一座有百年老車站共存的「三代同堂車站」,車站周邊的綠川、柳川也透過整治,重新帶動火車站附近的中區繁榮。

台中車站
19|台中車站與新竹車站都是日治時候留下來的巴洛克式建築,承襲與總統府、日本東京車站等同一位設計師的華麗風格,成為當地最著名的地標。

台中車站
20

台中車站
21|第二代台中車站售票大廳目前已經空無一人。

第二代台中車站的車站外緣、木造迴廊、基座、柱頭、仔細看都下了許多功夫,不僅橫樑接頭有裝飾,入口處亦有雙柱等變化,顯現出當時的建築美學與公共空間的堅持。直到1949年二戰後時期,由於客運量增加,就在第二代車站的右側仿造原樣式、材質加以擴建,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台中車站。

台中車站
22

台中車站
23

台中車站
24

台中車站
25|於2013年時所拍攝的第二代台中車站與舊廣場,當時車站前面交通混雜的情況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了。

「台中大車站計畫」只差最後一哩路,等到台中車站附近的台中轉運中心北站及南站、干城轉運中心都重新整頓、規劃完畢後,就正式宣告台中已經進入了鐵路的第三世代。鐵路高架化後不僅改善了原本因平交道而打結的交通,這項改建的效益更擴展到周邊,讓原本如死水的老城區活化了起來。新站、舊站、一代站三代同堂,從點延伸到了整個面,帶動了整體商業的開發,期待不久的將來,台中肯定會讓人再度刮目相看。

🚃 原來有這站|台灣小車站巡禮延伸
➡️ 花蓮、富里|富里車站・收藏記憶風土的穀倉
➡️ 新北、平溪|十分車站.十分老街平日傍晚的樣子
➡️ 花蓮、光復|大富車站・封存大和時代的靜謐日光
➡️ 台東、台東|新台東車站・擁抱浪花的太平洋玄關
➡️ 宜蘭、頭城|大溪車站・下車就看見蔚藍太平洋

❗️❗️部落格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


作者:許傑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 持續連載更新中。 協助推廣、住宿體驗、攝影合作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