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檳城旅遊,不論是跟旅行社或是自由行,一定都會安排前來檳城的水上聚落「姓氏橋」走一回。姓氏橋是檳城最早的水上村落。檳城的華人早期皆來自於中國閩粵地區,他們橫跨了海洋分散東南亞各地,有的到了泰國、有的到了越南,而有一部分的人就來到了馬來西亞檳城定居,因為檳城近海,有海就有港口,因此許多華人開始在港口發展,並以海事維生。來自於福建沿海的居民大部份都同鄉且同姓,為了能夠互相提攜、幫助,便在港口邊以板橋的方式搭建起房子,形成了聚落,成了姓氏橋的起源,後來陸續轉型從事經商與貿易。現在的姓氏橋則成為檳城著名的觀光景點,日日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了解這裡的華人文化與生活風貌。
馬來西亞、檳城景點|姓氏橋
姓氏橋|交通方式

- 步行 / 自行車:如果住在喬治市古蹟區(如光大大樓、姓周橋附近的街區),步行約10–20分鐘即可抵達。喬治市內也有提供 共享單車(LinkBike),騎車前往姓氏橋非常方便。
- 公車(Rapid Penang Bus):可搭乘 Rapid Penang 公車至 Weld Quay 公車總站(Pengkalan Weld Terminal) 下車,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姓氏橋入口。常見路線:101、103、204、301、401E 等,幾乎涵蓋主要旅遊景點與住宿區。
- Grab / 計程車:在檳城,Grab(類似Uber)是最便捷的叫車方式,輸入「Clan Jetties」即可直達。從喬治市中心多數飯店出發,車程約5–10分鐘,費用大約 RM6~RM12。
姓氏橋|歷史

檳城喬治市的「姓氏橋」,是一處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水上聚落。它的起源可追溯至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當時大批來自中國南方(特別是福建與廣東)的移民,為了在檳城謀生,多半以苦力、搬運或海上相關工作為主。由於缺乏土地與資金,他們便在近海沿岸搭建木製高腳屋,以木橋連接成社群聚落。



這些聚落依照宗族姓氏分區而居,因而得名「姓氏橋」。最早期的橋包括 姓周橋、姓李橋、姓陳橋、姓楊橋等,每座橋都是同宗族的移民共同居住,形成緊密的互助關係,也保有濃厚的華人傳統文化。

2008年,喬治市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姓氏橋也因此受到更多關注。它不僅是檳城華人移民歷史的見證,更是東南亞少數仍存在的「海上人家」聚落,象徵著族群遷徙與文化融合的故事。
在殖民時期,姓氏橋居民多以港口搬運工人為主,生活雖然艱辛,但卻展現出強烈的族群凝聚力與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一直到今日,部分姓氏橋仍有居民居住,也有些轉型為觀光景點,販售小吃與紀念品。然而,不同姓氏橋的氛圍仍各自獨特:有的商業化較高,有的則依舊保有樸實的日常景象。
姓氏橋|沿途風景

走進檳城喬治市的海岸邊,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延伸至大海的木棧道與高腳屋聚落,這里便是聞名的「姓氏橋(Clan Jetties)」。這些水上人家最早於19世紀由中國移民建立,依姓氏群聚而居,因此得名。每一座橋梁都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延續與凝聚,見證了早期華人移民在異國他鄉奮鬥與紮根的歷史。

檳城姓氏橋原來有九座,有的因海水侵蝕而腐壞、有的老化而損毀,在髓月洗禮下,不得已被拆除了,目前姓氏橋僅剩下六座,而這六座也全都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之中,躍升世界舞台,得到更好的保存方式。其實姓氏橋真正發展起來也不過兩百多年的歷史而已。
姓氏橋是檳城華人開拓的起點,各橋主要以姓氏宗親分而聚居,在此可以看見姓王橋、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李橋、和少數不同姓氏的雜姓橋等等,逐水而居的水上人家,成了檳城特殊的景觀,更是華人生活文化的縮影。

姓周橋為姓氏橋中觀光發展較完整的一座橋。
其中以「姓周橋」最為知名,也最具觀光人潮。姓周橋不僅是最早建立的橋之一,也是現今保存最為完整、最具活力的水上社區。橋上常常可以看到遊客與攝影愛好者穿梭其間,捕捉著高腳屋與海天一色的美景。



每座姓氏橋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座廟宇,供奉著原籍貫而來的神明。
橋上的居民熱情友善,他們有的世代以捕魚為生,有的則經營小商鋪,售賣手工藝品、紀念品和地道小吃,如檳城著名的叻沙、椰糖糕等,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品味地道的在地美食。

除了姓周橋之外,其他如姓李橋、姓陳橋、姓林橋等,也各自保有純樸的生活氣息,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相比之下,這些橋梁遊客較少,生活節奏更為緩慢,居民們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清晨時分,可以看到漁民們駕著小舟出海,傍晚則在橋頭修補漁網、閒聊家常。

生活在海上,自然有一套保護房子的法子。居民在浸泡在海水中的木樁上利用洋灰、水管將木樁包圍住,加以支撐也減緩被海水侵蝕的速度。

漫步在木橋上,腳下是歲月磨礪的木板,耳邊是海浪輕拍的聲音,兩旁是以木板搭建的傳統高腳屋。屋前曬著衣物,屋後連接著湛藍海面,既有生活的煙火氣息,也有大海的遼闊與寧靜。隨著夕陽西下,海風輕拂,木橋在金色光影中泛著溫潤的色澤,整個聚落仿佛被鍍上一層柔和的光輝,讓人感受到一種靜謐而悠長的氛圍。此時的姓氏橋,既是漁民歸家的通道,也是旅人沈思的棲息地。




除了居民生活氣息,姓氏橋也逐漸融入了文化與觀光元素。觀光客的湧入,有的居民順應潮流,在自家門戶前做起生意,有的賣小吃、有的賣紀念品,生活依然簡單而純樸。

姓氏橋木板下就是海洋,巷弄的左右建滿了木屋,鄰里之間僅隔者窗與窗,生活的痕跡爬滿了屋子內的每一吋空間。
家家戶戶門前擺放著花草盆栽,屋檐下晾曬著五彩斑斕的衣物,屋後則直接連接著湛藍的海面,海風拂面,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鹹味和木頭的清香。這里既有漁村的質樸,又蘊含著歷史的厚度,每一塊木板、每一根柱子,都仿佛在訴說著百年前的故事。

許多小店會陳列著家族的老照片、傳統器具和手工藝品,讓人們在購物的同時,也能了解姓氏橋的歷史與文化。有些橋上還設有小型展覽館,介紹姓氏橋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每當夜幕降臨,橋上的燈光點點,與海面上的倒影交相輝映,營造出獨特的夜景。

傳統水上聚落的背後,襯托著新穎時尚的高樓大小。



時至今日,雖然橋上的年輕人大多已遷居外地,堅守家園的姓氏橋居民,仍依照祖先留傳下來的生活習慣繼續生活著,走入其中,依然可以看見許多還是靠出海捕魚為生的老居民。那些橋上那些留存下來的文化及生活痕跡,也成了當今檳城觀光的亮點。
我的訪後心得

檳城姓氏橋反映著檳城華人生活的一種文化縮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來到姓氏橋,從屋子中的日常去體驗到華人的生活文化。來到姓氏橋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無聊,甚至會覺得不過就是個村子,一點特色都沒有。但我覺得來到姓氏橋其實是要感受當地居民生活的紋理,看看每家每戶的從以前到現在的生活方式,並近距離觀察、感受他們的生活,了解華人隨遇而安的精神文化。
檳城自由行|檳城景點|閱讀延伸
-
若想一覽檳城最壯麗的全景,搭乘升旗山纜車 Penang Hill Railway絕對是不容錯過的體驗。升旗山纜車是一條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纜車鐵道,從山腳緩緩爬升至海拔超過800公尺的升旗山頂,是馬來西亞少數仍在運行的纜車系統之一。短短十分鐘…
-
到檳城自由行如果想用更不同的視角了解這座城市,登上檳城最高的大樓「光大大廈 The top」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The top光大大廈是檳城最高的建築物,更是檳城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而其中的娛樂與觀景園區 The Top,更是旅…
-
來到馬來西亞檳城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喬治城(George Town)」除了步行探索古蹟與街頭藝術,最具代表性的體驗之一,就是搭乘傳統的 人力三輪車(Trishaw) 漫遊老城。坐在色彩鮮豔、裝飾著花卉或小旗幟的三輪車上,…
-
走進馬來西亞檳城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喬治市(George Town)」,除了百年老屋、殖民風格建築與蜿蜒小巷,最令人驚喜的便是隱藏在街頭角落的壁畫與鐵塑藝術。自從立陶宛藝術家 Ernest Zacharevic 在2012年創作一系列結合在…
-
說到檳城的親子旅遊景點,除了眾所皆知的文化遺產與美食天堂,還有一處充滿驚奇與冒險氛圍的場所「侏羅紀研究中心(Jurassic Research Center)」。步入侏羅紀研究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各種栩栩如生的仿真恐龍模型,從高大的腕龍到兇猛…
-
檳城喬治市地標性建築 The Top Komtar Tower 之內有一座Boutique Aquarium 精品水族館,這是一座小型的城市水族館,原本以為裡面會很迷你,參觀之後發現,這是一座兼具華人文化、教育性與觀光性的景點。The To…
❗️❗️部落格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