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為IG的盛行捧紅了香港許多「被遺忘的角落」,位於香港島的邊陲的「西環泳棚」,也因次再度翻紅。
「泳棚」在20世紀初的香港非常流行,當時還水尚未被污染,閒暇之餘去海邊游泳成了香港人的盛事。隨著時代推進,香港逐步發展下,那海水已經不像過去乾淨、澄澈,甚至不太適合人下去游泳了,港人也都隨之轉移陣地到市內游泳池去,讓這些泳棚隨之被遺忘,走入被拆除、廢棄的命運。
不過近年因為IG的盛行捧紅了香港許多「被遺忘的角落」,像是位於香港島的邊陲的「西環泳棚」,也因次再度翻紅。像是前些章節介紹過的「彩虹邨」,這些都是日常中很常見的場景,不過在熱愛攝影的人眼中,都是香港獨一無二的美景。
02|從堅尼地城A出口出站後搭乘巴士54、58、59 ,而我們是搭乘43M公車。
睽違一年再次踏上香港,展開兩天一夜的快閃小旅行,這趟旅行沒有太多的安排,只想隨意走走,於是就鎖定以香港島不遠的景點為主,腦海霎時浮現的就是「西環泳棚」。搭乘港鐵抵達「堅尼地城站」後,轉乘公車。約十五分鐘的車程,隨即擺脫高樓大廈,來到鬱鬱蔥蔥的森林中,公路一側是山壁、一側則是大海,小小的香港,風景總是讓我驚奇。
03|我們在「摩星嶺明愛賽馬會宿舍」這站下了車,隨即看到網路上許多部落客介紹的「西環泳棚」入口。
04|從入口沿著階梯往下走,沿途都有「人為的指標」指引,很快就到了我超想拜訪的「西環泳棚」,出發前原以為這樣的「秘境」會很難找,沒想到西環泳棚意外的容易抵達。
05|港九新界合共有8至10個泳棚,這些泳棚大多建於1960至70年代,是為方便海泳人士所設置的設施平台。
泳棚大多以竹子搭成棚屋為主,提供了男、女更衣室、浴室及儲物櫃等等設施,因為是海泳設施,所以都會設置在海邊,並闢建一條通往海中的便道,方便泳客下水。過去香港經濟還沒有像現在如此繁榮時,海泳就是最佳的休閒活動,大型一點的海棚附近甚至會設置附屬設施及飲食,多角經營吸引更多泳客前往。
06
07
08|來西環泳棚拍照,會發現大家都很守秩序,會乖乖的在岸邊等上一組遊客拍完照後才會上橋拍照,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會插隊,看到這種無形的秩序,真的會很感動。
08
09|西環泳棚位在香港島的最西邊,是近年來香港頗為知名的攝影勝地。
10
泳棚上的木橋一路延伸到海面上,當船隻經過引起陣陣漲潮退潮,浪花中的美麗、獨特的風景,也成為網路IG網美朝聖的打卡點,間接拯救了這項式微的香港海泳文化。
㊙️ 香港、景點|西環鐘聲泳棚 交通方式:搭乘港鐵至堅尼地城站,從A出口出站後搭乘巴士54、58、59 號綠巴於「摩星嶺明愛賽馬會宿舍」下車,車程大約十來分鐘。
🇭🇰 香港之旅|閱讀延伸 ➡️ 香港、銅鑼灣|香港老市場的生命力・鵝頸街市 ➡️ 香港、銅鑼灣|香港深文化・鵝頸橋下打小人療癒初體驗 ➡️ 香港、旺角|通菜街.走進掛滿金魚的一條街 ➡️ 香港、九龍|天際100・在香港制高點喝下午茶看夕陽好浪漫 ➡️ 香港、黃大仙|彩虹邨・彩虹是港人生活的舞台
❗️❗️部落格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