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省、蘇州市|
走進活的世界文化遺產.同里古鎮


林俊傑一首江南唱進了我心坎裡,也唱出了我對於江南的輪廓幻想。九月初訪上海時,拜訪過一次朱家角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所築構起的水鄉印象,讓我在走訪朱家角古鎮後對於江南水鄉的文化深深著迷。這次來到蘇州,蘇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擁有許多水鄉特有的古鎮文化,如知名的烏鎮、西塘、朱家角等等,這些水鄉通常是指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小鎮、沿著河道而建的村落,居民住所多為磚木結構,並透過水道交通的方式與外界進行聯繫,擁有許多小橋更是水鄉最大的特色。

中國共有十三個水鄉聯合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有九個都隸屬於蘇州境內,而同里則是其中之一。來到蘇州的第一天,落腳在同里古鎮內的同里湖大飯店,並在夜間與白天之間,賞析了不同時間下的同里古鎮。


02|來到同里的這天天氣並不好,時不時飄著綿綿細雨,雨水洗刷後的古鎮更有一種時空的滄桑感。


03|同里古鎮屬於國家風景區,入園是需要購買門票的,古鎮內住著許多居民,觸目可見的是當地居民運用河道內的水來洗衣服、洗菜、甚至是洗任何鍋碗瓢盆,但我心裡默默出現一個OS,想這水真的乾淨嗎?


04|同里古鎮內也有許多販售農家菜的餐廳,因為遊客少,餐廳店員都在門口罰站聊天的景象頗為可愛


05


06|同里古鎮的居民似乎也習慣了遊客來訪的情況,大多居民都挺友善的也很樂於被拍照


07|走在街道上,突然看到一塊墓碑被當成石板路,我嚇了一跳,後來經過詢問,是因為當時石材短缺,地上會有墓碑是把石碑回收再利用的,聽完著實嚇了一跳啊。


08|同里鎮建於宋代,2010年被中國國家旅游局評定為中國5A级旅游景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同里古名為「富土」,唐初時期認為富土聽起來過於奢糜,改名為「銅里」。宋代時期又將舊名的「富土」兩字相疊,並拆字為「同里」,一直沿用至今。從宋元明代起,同里已經是吳中地區的重鎮。由于與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亂之災,成了避亂安居的理想之地。來到千年古鎮同里,感受到的是更長遠的歷史脈絡。同里1980年被中國列為太湖風景區的景點,同里古鎮中的「退思園」更是中國江南著名園林,早在1997年就列入世界遺產。而同里古鎮目前與周莊、甪直三個江南水鄉古鎮一起列入聯申報世界遺產名單中。就此,同里打開了新的知名度。


09


10|古鎮水道旁的住所都刷上了歲月的痕跡,斑駁間產生的滄桑感讓人愛不釋手


11


12|撐著傘,走在同里古鎮不規則的老石磚上,古鎮的路顛簸崎嶇,腳步走的不穩,心卻很穩。


13|同里古鎮因為距離熱鬧的市中心比較遠,因此觀光客比較少,若是比較怕遊客多、街道吵雜的朋友,同里鎮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4


15


16


17|即便是雨天,也可以體驗在水鄉搭乘小船的樂趣


18


19|同里古鎮四面環水,村落建築多比鄰河道而興建,有「水鄉古橋」之美名。


20


21|古鎮共分為十個景區,古鎮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退思園,再來就是就是中段的「三橋」及「穿心弄」,其他大部分都是園林。


22|三橋即長慶橋、吉利橋及太平橋,走一回三橋,分別代表著太平、美滿與吉利。


23|三橋旁邊有個比較特殊的活動,就是看魚鷹捕魚


24


25


26


27|之前在日本的日田看過魚鷹夜間捕魚的活動,視野轉換到了中國的蘇州,這裡的居民早期也是飼養魚鷹,並利用魚鷹捕魚的方式來操作,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合作關係是不分國籍的。


28|同里古鎮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落就是在三橋旁的這個區塊,兩旁紅燈籠高掛呼應著綠蔭真的美極了。


29|點一杯茶,坐在水鄉水道旁,好好感受古鎮的緩慢氣氛


30


31


32


33


34


35


36


37|古鎮街內也有一些販售農特產的小店家,大多都已糕餅類及當地釀的酒品為主,喜歡嚐鮮的朋友可以買看看


38


39


40


41


42|入夜後的同里古鎮點起了燈光更顯懷舊風味


43|夜間的同里古鎮是免費入園的,但因為入夜後很多商家都已經打烊,街內的氣氛更顯詭譎,建議大家若晚上要來訪的話記得結伴,互相照應以策安全


44


45|民居內的紅燈籠是同里古鎮夜裡最溫暖的色調


46


47|綠蔭、小橋與流水,坐在河道邊欣賞著水鄉美景,時間就在一壺茶中暈開了,這就是江南水鄉同里古鎮的緩慢魅力。

到同里古鎮建議安排一整天的時間,若能在此住上一晚更好,可看見這一千多年歷史的同里古鎮在白天與夜晚截然不同的風貌
目前蘇州規劃有7條地鐵路線,2020年預計通車的蘇州地鐵四號線終點站就會落在同里古鎮,未來要到同里,就更加方便了。

同里古鎮
官方網站:點我

作者:許傑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 持續連載更新中。 協助推廣、住宿體驗、攝影合作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