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車站位於嘉南平原之上,在早期在南來北往之中是相當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台南市的最北端的車站。我搭上區間車來到後壁車站,踏入無米樂的故鄉。
後壁車站|Houbi Station
隸屬路線|縱貫線
台鐵編號|166
車站位址|臺南市後壁區後壁里77號
上行車站|南靖車站
下行車站|新營車站
「後壁站到了!」列車上的廣播響起,下了區間車,後壁車站白色的木造棧房上掛著藍底白字的看板,雖然藏在很不起眼角落,但從看板上斑白的「後壁」兩字,不難看出後壁車站的歷史。我猜想著區間車上的台語廣播會是如何發音後壁兩字?與我想象中的相同,發音是「au-piah」,這在台語中意指的是後面的意思。後壁舊稱「侯伯寮」,當地人也以台語慣稱「後壁寮」,轉變成現在的後壁,也意味著後面的意思。
02
03|後壁車站採跨站式天橋設計
站在後壁車站月台上,車站看起來相當古樸簡單,車站內唯一格格不入的畫面就是那座水泥跨站天橋和月台上的水泥雨遮,或許當時興建的時候沒有想到太多的細節與美觀,就加蓋了這兩樣設施吧。
04
05|原以為後壁車站為小車站,來到候車大廳,那白色的木頭長條座椅上滿滿的都是候車的旅人,讓人相當驚訝!
06|後壁車站為木造棧房,更早期之前的後壁車站曾經歷過嘉義中埔大地震的洗禮,導致站房倒塌,目前所見的車站外觀是在1943年所重建完工的,主體為日式四坡寄棟頂,並漆上白色外衣,屋頂上的水泥瓦奠定了後壁車站的歲月,看起來與林鳳營車站型似雙胞胎般。
07
08
09|後壁車站大門口外用白色的廣告燈箱配上藍色的四個大字,用來提醒旅人後壁站的存在。站前正是省道,更早之前曾有從後壁車站前延伸至關子嶺地區的軌道,隨著時代變化,那條輕軌也就此拆除消失了。
10
11
12|後壁車站東西北三面的迴廊以木柱來支撐的,Y形的木柱好像一整排的小衛兵一般可愛。
13
水泥瓦、米黃的木造外觀、洗石子地板,後壁車站典雅樸拙,小小車站展現出了台灣人最樸實的草根本色。來到後壁車站,可在站外的小公園旁租借到自行車,可由此租借腳踏車,穿梭在一片稻海之中。
🚃 原來有這站|台灣小車站巡禮延伸 ➡️ 台東、台東|新台東車站・擁抱浪花的太平洋玄關 ➡️ 屏東、竹田|西勢車站.祈求學業合格的文筆亭 ➡️ 雲林、斗南|斗南車站・雲林人的記憶門戶 ➡️ 花蓮、光復|光復車站・花蓮糖廠呷冰去 ➡️ 宜蘭、頭城|石城車站.台灣最東端的日出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