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牡丹景點|
阿塱壹古道・一日健行看美景!沿著太平洋海岸線蜿蜒而行的最美保留區

阿塱壹古道是台灣目前尚未開發的一片淨土,也是過去原住民穿梭屏東與台東之間的歷史古道。阿塱壹古道全長約8公里,沿著太平洋海岸線蜿蜒而行,連接著屏東縣的牡丹鄉與台東縣的達仁鄉。阿塱壹古道全區被劃為保護區,不僅有絕美壯麗的海岸風光,還有自然原始的海岸風景,讓人一步一風景的走在山海之間,是近年台灣相當熱門的古道路線。本篇開箱阿塱壹古道一日遊、包含導覽預約方式、沿途風景、參觀重點與注意事項等等。讓我們前進阿塱壹古道,徒步展開南台灣最後的純淨風景吧!

屏東、牡丹景點|阿塱壹古道

📝 屏東旅行推薦
🎫 台灣高鐵64折起
🎫 Klook PASS 小琉球玩樂通票
🎟️ 屏東海生館門票|🐳 夜宿海生館體驗
🎟️ 小琉球鹿粼梅花鹿園區門票
🎟️ 屏東阿信巧克力農場門票&DIY體驗、夜探梅花鹿
🎟️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門票
🎟️ 四重溪溫泉公園門票
🎟️ 山川琉璃吊橋門票
🚌 霧台部落巡禮:部落體驗&廚藝學校DIY

阿塱壹古道|交通方式

阿塱壹古道位於台灣東南部的屏東縣牡丹鄉境內,有兩個主要出入口,一個是台東縣達仁鄉的南田端,另外一側是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端,有趣的是兩個出入口都是屬於牡丹鄉境內。如果是參與跟團的行程通常會包含接駁行程;散客則是可以參加併團行程,需要開車自行集合地點。

阿塱壹古道一日遊

集合地點及管制站:南田管制站&旭海管制站

阿塱壹古道南田管制站與旭海管制站。

進入阿塱壹古道有兩個主要管制站,分別在旭海端及南田端,行程就要看你參與的是哪個地方為起點。進入阿塱壹古道和離開時都需要在管制站「查驗身分證」,而且是採團進團出(除非中途體力不佳先退場),個人身份證件如健保卡、身分證等請務必隨身攜帶。

我們一早九點和導覽員約定在旭海端的入口處集合,從集合入口到管制站還得走路約20分鐘。

這是從旭海入口處走向管制站的沿途風景,附近還有不少居民自己做了裝置藝術作品可以打卡拍照,天氣好時真的美不勝收,但是爆!熱!

古道遊覽注意事項

進入阿塱壹古道導覽員會進行相當嚴肅地講解,告訴大家阿塱壹古道的參觀過程與注意事項。而如果在阿塱壹古道裡面「違規」的話,導覽員基本上是不會主動出聲的,而是會拿起手機錄影,並且直接由相關單位開罰。

結束後更不要帶走阿塱壹古道中的任何一樣東西,就像是這段標語寫的:「南田石恆久遠、帶走一顆就破產」,隨便帶走一樣保護區中的東西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滿滿南田石堆積在海岸線上,一顆一顆圓圓的好可愛。

參觀時請務必遵循相關規範及導覽員的指引,勿隨意脫團、勿隨意去不該去的地方。因為保護區中有不少毒蛇與蜜蜂,擅闖得話可能會被攻擊;也勿破壞踩踏古道中的動植物及邊坡、包含漂流木,因為阿塱壹古道中的地質鬆軟,導覽員說是他們俗稱「烙賽岩」,很容易崩、滑落造成危險。

阿塱壹古道也稱「瑯嶠卑南古道」,歷史背景

阿塱壹古道在過去是台灣東部原住民部落之間的重要交通路線,連接著台東與屏東之間、台灣原住民的傳統領地,也是過去當地居民往來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其官方正式名稱為瑯嶠卑南古道

這段路線本來要開闢成省道台26線,但鄰近區域保有台灣碩果僅存的海岸原生林,屏東縣路段先被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未通車的路段也因為被劃入保護區而無法開發。現在沿線不僅沒有開發、一般人沒有透過申請也是不能隨便進入參觀,得先透過預約、並且報名導覽行程才能開箱這條古道的美。

阿塱壹古道不僅是自然美景的集中地,也是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窗口。這條古道名稱的「阿朗壹」其實是音譯自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的「安朔部落」本名「Aljungic」,有意為團結、聚集之意思。古道雖然是該部落的傳統領域,但有趣的是古道並未經過此部落。

阿塱壹古道過去的路線起自於恆春鎮,是一條總長約203公里、通往台東縣卑南的傳統古道。是原住民傳統領地、也是過去還沒開發道路錢住民聯繫的路線。但這條路線經歷過二戰與種種開發,目前僅剩屏東縣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四公里海岸為原始樣貌,也被列為「南台灣國家步道」系統之一。

台26線的開發雖然可以完善台灣的濱海公路路網,讓達仁鄉與牡丹鄉的距離拉近,省去了車程時間,但台灣目前這樣的淨土已經少之又少。保留後的阿塱壹古道也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旅遊資源和文化資產,也提升了旅客對環境保護和文化保存的意識,畢竟開發了,一切就都回不去了

絕景!沿途景觀是一路壯闊的山海連線

阿塱壹古道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沿著古道走,可以欣賞到壯觀的海蝕地形、茂密的熱帶雨林以及多樣的動植物。古道呈現南北走向,由北而南有達仁溪、塔瓦溪及里仁溪等河川,獨特的海岸地質景觀形成了觀音鼻及牡丹鼻兩處突出海崖,風景令人讚嘆不已。

不過阿塱壹古道沿途遮蔭少,天氣晴朗看出去的風景確實很美,但也得時時刻刻擦防曬及補充水分,導覽員說好天氣的話一定都會有人中暑或是熱衰竭,遊走時也請多加注意身體情況,量力而為。

沿著古道前進,路線時而穿越礫石灘、時而穿越礁岩處,部份路線甚至還會穿越叢林、翻山越嶺登上高點。有趣的是,中間有一段會經歷過驚險的跑浪區,在海水漲潮時幾乎是得踏進海裡穿越此路線,好在路線僅短短幾公尺。雖然鞋襪褲子都濕透,這段卻也成為這一次阿塱壹古道之旅中最緊張、也難忘的片刻。

導覽員說,曾有遊客抱怨說:「為何這裡沒有好好清潔,這裡一點都不漂亮,因為海灘上滿滿的海漂垃圾。」導覽員苦笑著說,因為這裡是保留區,顧名思義就是要保留下裡頭最完整的樣貌。如果你是用遊客視角來看這裡或許不是最美、最乾淨的;但如果是以環境保護的視角來看,看著這些海漂垃圾也讓人不禁反思,原來即便是沒有人煙的地方也會變成這樣的面貌,人類到底做了多少破壞環境與地球的事情?。

沿著古道走,最高的頂點處設有兩座標高看板讓旅客紀念,這裡也是看整個海岸線最美的區域。

阿塱壹古道完成證明碑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是從旭海端出發的話,請務必一開始就先跟這座「阿塱壹古道完成證明」合照。因為南田端沒有設置這樣的看牌,沒拍到可是會留下遺憾的!而如果是從南田端進入的朋友,則是可以在旭海端拍到這塊牌子,同樣是要記得拍好拍滿,打卡紀念自己走完全程了!

阿朗壹古道的Q&A

阿塱壹古道如何申請?

阿塱壹古道因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文化遺產的保護需求,在進入阿塱壹古道前需進行申請。申請程序通常包括填寫申請表、提供個人資料以及繳交相關費用。主要僅供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相關活動,也要控制每日進入人數,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確保遊客的安全。申請者需遵循相關規定,沿線醫療後送困難,屬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進入前謹慎評估自身身體狀況,並自行投保相關保險。

旭海社區發展協會:每日80人,電話:(08)883-0365
南田社區發展協會:每日50人,電話:0975-296391
官方網站:✅ 點我

阿朗壹古道跟團

參加阿塱壹古道的行程通常是團體行動,目前網路上可以透過Klook併團,或者是參加旅行社的團體行程前往(此活動最少需7人成團,如未達最低成團人數,將為你安排改期或全額退款),此外,報名旅行社的團、或者併團的行程通常包含交通、餐飲和保險等服務,比較無需擔心細節的安排。

或可以像我們一樣自己組一團出發。我們這次一次預約了兩位導遊,一位帶頭、一位壓尾,有專業導遊帶領,他們熟悉步道的地形和歷史背景,能提供豐富的解說和指導、也比較安全和順利。

線上報名:🎟 阿朗壹古道一日健行遊(含接駁車)

阿朗壹古道走多久?

阿塱壹古道全長約8公里,通常需要約5至7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全程。實際所需時間會因個人的體能狀況、步行速度和沿途停留時間而有所不同,加上沿途欣賞風景和拍照時間,通常會更長一點點。參加前也請多加評估自身的身體狀況,才會走得開心又安全!

阿朗壹古道適合季節?

阿塱壹古道的最佳旅遊季節通常是每年的秋季和春季,因為這兩個季節是阿塱壹古道最舒服的季節。夏季的阿塱壹古道只開放到五月底,六月到八月因為天氣炎熱且潮濕,為避免旅客走古道走到出問題,所以阿塱壹古道是暫停開放的。

阿朗壹古道難度

阿塱壹古道的難度屬於中等,沿途地形多變,包括海岸線、森林小徑和石階路段。部分路段較為陡峭,秋冬期間沿海地區風勢也會比較大,行走時需特別注意安全。
雖然步道的難度不算高,但仍需具備基本的體能和耐力,尤其是天氣晴好的日子,阿塱壹古道沿途曝曬程度相當驚人,導覽員說很多人都是因為熱衰竭或是中暑直接折返登出。所以出發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穿著合適的登山鞋、攜帶足夠的水和食物,以及了解天氣狀況,以確保旅程的順利和安全。如果走到一半體力真的不行也請馬上跟導覽員告知,會有人協助你折返。

阿朗壹古道需要專業登山用具或登山杖嗎?

由於阿塱壹古道步道的地形多變,包括陡峭的石階和不平的海岸線,登山杖能提供額外的平衡和支撐,減少膝蓋和腿部的壓力。此外,登山杖也能幫助在濕滑或泥濘的路段保持穩定。選擇輕便且可調節長度的登山杖,能讓阿塱壹古道之旅更加舒適和安全。如果有登山杖帶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登山杖適合對於不常健行或需要額外支撐的遊客。

在前往阿塱壹古道前,我想說我平常沒在運動、也沒有相關登山設備,我能去走嗎?但其實阿塱壹古道的健行路線算是中級,除了路線比較長、部分路段比較陡之外,有沒有專業的登山經驗或設備都沒關係。基本上穿著好走的鞋、透氣散熱的服裝、遮陽的帽子與太陽眼鏡、擦滿滿防曬、水要帶滿,就差不多。

🏷️ 屏東、牡丹景點|阿塱壹古道
線上報名:🎟 阿朗壹古道一日健行遊(含接駁車)
官方網站:✅ 點我

屏東自由行|牡丹景點|閱讀延伸

❗️❗️部落格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

評分者:許傑
評論分數
5.0
作者:許傑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 持續連載更新中。 協助推廣、住宿體驗、攝影合作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