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水林|
每一次低頭都是向土地致敬.農人們的蕃薯精神


雲林縣是台灣的農業王國,麥寮鄉有生菜村古坑有咖啡豆、元長有花生田。而說到靠近南邊銜接嘉義的水林鄉,這裡大家都感到非常陌生,身為雲林人的我對水林其實也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的是,水林因顏思齊曾經率領漢人登陸開墾,有「開台第一鄉」之稱。


02|天光剛亮,來到水林鄉,今天的空氣很清新,天也很藍,與水林街道的寧靜感相互呼應著。


03|和阿甘薯叔會合後,他今天要帶我去體驗水林秋末冬初的鄉村生活。


04

離開了村莊,放眼望去是一片無際的田園風景,阿甘薯叔說眼前這片土地放眼望去都是種植地瓜,遠遠的,傳來了陣陣的砰砰砰的聲響,往聲響一瞧,一台像是耕耘機的機器橫走在田園之間,後面還跟著一群披著花布的阿嬤。這畫面讓我想起了每次只要有水牛犁田,旁邊就會有白鷺鷥的有趣景象。


05|水林是台灣地瓜的主要出產地,當地所生產的地瓜採契作的方式,每一畝田地都有標示和生產資訊。


06


07


08|種植地瓜所長出的地瓜葉和我們市面上吃的品種不同,地瓜葉雖然可以吃,但是因為比較硬,比較少人會選擇吃它


09


10


11|大哥說,以前沒有這台車子的時候都是靠牛的力量去翻地瓜,但因為牛的動作很慢,翻一塊田的地瓜就得花上好幾天。


12|地瓜赤裸裸地被耕耘機給抖了出來


13|大多是以「台農57號」及「台農66號」為主,光是栽種地瓜的面積,就有一千多公頃,更是台灣中部地區地瓜生產的重鎮,更有人稱水林為「蕃薯的原鄉」。


14|下到地瓜田,叼著菸的大哥拿著鋤頭,跟我示範著以前沒有機器時是怎麼把地瓜「掘」出來的


15|我也跟著大哥的教學指示,拿著相當重的鋤頭沿著田埂鋤了下去。

光是把鋤頭從土裡拔起來就相當吃力了,更始終鋤不出半顆地瓜,感覺讓人有點挫敗。
大哥笑著說,挖地瓜沒這麼容易對吧!因為關鍵在施力點和切入土壤的角度,而且必須沿著地瓜生長的方向去鋤,才會順利挖出土裡的地瓜。


16|當我多練習幾次後,總算把第一顆地瓜給挖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自己下去挖地瓜,深刻體會到古代農人的辛苦。

水林的地質屬於沙土的關係,加上靠海,三米至四米下的土壤都會了帶點鹽分,這更是讓水林地瓜吃起來很甜、很香的重要關鍵。
一年有兩次地瓜的採收季,當暑假、寒假接近尾聲時就開始種稻,水稻與地瓜採輪替制,主要也是要讓土地得到平衡。


17|阿嬤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撿拾地瓜,有的負責裝袋秤重量,每一個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的。


18|水林的地瓜是經過改良過,黃皮紅肉,種植三至四個月就會長出結實累累的地瓜串。


19|阿嬤們的工作很簡單卻很不容易,先把自己包緊後穿上雨鞋,再拿著一個小盆子,不停彎腰撿地瓜。


20


21


22


23


24


25|彎腰撿地瓜這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長時間下來造成的職業傷害,如痠痛或是駝背等等都是非常傷身體的

和披著花布斗笠的阿嬤們聊天,一位駝著背的阿嬤,臉上掛滿了歲月的痕跡,她話夾子一開,跟我聊個不停。
她說我太晚到水林來看她們採地瓜了,雖然時序已經進入十一月,台北都已經感受到秋意的微涼,照理說雲林也應該是涼爽好天氣
但雲林日夜溫差大,白天只要出了太陽都是非常炎熱的,所以阿嬤她們都趁著天還沒亮、大概五點多的時候就上工去採地瓜
接近十點的時候就回家休息,下午沒這麼炎熱的時候再繼續下田工作。

阿嬤接著說,雲林當地年輕人外流嚴重,農村工作不多,她們偶而來幫忙鄰居撿地瓜
可以賺點日工時的薪資貼補家用,也可以和鄰居聊聊天連絡感情,更是當作運動。
問阿嬤,妳幫忙撿地瓜幾年了,她笑著說:我從嫁過來這裡就開始幫忙撿地瓜了,應該有五十年了。我看著她的駝背,感受到歲月在阿嬤身上壓下的痕跡。


26|當耕耘車把地瓜從土裡掘出來後,阿嬤們就會跟在車後頭挑選適合大小的地瓜,當然這只是第一關的篩選而已。


27|休息時間到了,阿嬤們就到路邊去飲料休息兼聊八卦,所以村子裡面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傳的很快就是這樣來的。


28

一樣的秋末冬初,想起去年也是這樣的十一月,我人在台南的白河,跟著農人們一起在踏在柔軟的蓮藕田裡、那土壤上,頂著烈陽採收蓮藕的時光。
其實每次下田總是可以深刻感受到時代齒輪的轉動,它無情的留下了高齡化的老人村落,也留下了一群只堅守傳統農人精神的青農們,願意用每一次低頭,來向土地無限致敬。對我來說,寸土寸金的不是台北,而是這塊哺育我們食糧的土地。

年輕人們你還記得你的故鄉嗎?


台灣職人|閱讀延伸
台南、白河|看白河人刮藕粉.蓮農的秋日晨間運動
雲林、古坑|石壁咖啡農.艷紅濃縮的一顆甘苦豆
雲林、口湖|殺魚取卵.烏魚來襲
雲林、麥寮|台灣生菜村.大地孕育出冬日最陽光的笑顏


作者:許傑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 持續連載更新中。 協助推廣、住宿體驗、攝影合作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