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東勢景點|
養鴨場的黃色小鴨,開箱養鴨人家的日常

雲林縣是台灣重要的養鴨基地,養鴨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對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雲林,養鴨人家幾乎是一種傳統的延續,鴨農世代相傳著養鴨的技巧,利用平坦的地勢和豐富的水資源,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養鴨方法。從鴨苗的選擇到飼料的配製,再到鴨舍的設計,這些都經過精心的安排,確保了鴨肉和鴨蛋的高品質。而且每隻鴨子的健康狀況,都時時刻刻獲得掌控。本篇帶領大家走進雲林的養鴨人家,看看這些黃色小鴨與鴨農之間的日常風景,了解雲林的鴨農文化。

雲林、東勢|養鴨人家

📝 雲林旅行推薦
🚄 點我預訂台灣高鐵車票68折起
🍰 塔吉特千層蛋糕大使館(綜合千層蛋糕任選)
🎟️ 雲林晁陽綠能休閒農場門票
🎟️ 橙色農作休閒果園四季採果體驗券
🎟️ 雲林珍粉紅教堂咖啡門票
🎟️ 雲林三秀園門票&餐點套票
🏄 三條崙海水浴場 SUP立槳體驗
🏄 台西海口生活館SUP立式划槳
🚕 虎尾布袋戲館&北港老街一日遊
🚕 大草嶺親山一日遊

雲林縣東勢鄉,全國最大的鴨鵝養殖鄉鎮

從小在雲林麥寮鄉長大,住家附近就有許多養鴨場,閒暇之餘常常跑去養鴨場看鴨子,雖然養殖場內的味道不是很好聞,但看到一隻隻的小鴨跑來跑去的,畫面真的很療癒人心。

而我的鄰居阿婆家是經營養鴨場,因為每批小鴨誕生後都會歷經第一次的篩選,健康的小鴨會依序進入到養殖的後續步驟,而不健康的小鴨通常會淪落到相當悲慘的下場。
還記得有一年暑假回到雲林阿嬤家,得知這些小鴨的下場後覺得相當心疼,於是就跟阿婆認養了10隻小鴨回來當寵物,沒想到小鴨養著養著就養出了感情,而且鴨子們意外的有靈性,甚至會認得我、跟著在我的後頭走,這也成為我兒時在雲中生活時最快樂的一段回憶。而這些小鴨長大後,也重新回到了阿婆家的鴨子園去,雖然不捨,但他們最終還是成為了桌上佳餚。

沿著西濱公路來到雲林縣沿海鄉鎮,從麥寮鄉四湖鄉口湖鄉台西鄉都有不少養鴨人家,但其中養殖戶數最多的就屬東勢鄉。

東勢鄉位於雲林縣的中心地帶,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這些條件讓鴨鵝在這裡能夠健康成長。走進東勢鄉,會發現有不少鴨、鵝養殖場,無論是小型家庭養殖還是大型商業養殖場,許多養鴨場都是家庭經營,並由家族成員共同參與,他們撐起了在地產業、也撐起了一個個家庭,更帶動了雲林的經濟發展。

東勢鄉的鴨鵝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國外,從鴨肉、鵝肉到鴨蛋、鵝蛋,應有盡有。養殖方式也隨著時代進步,大多已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像是自動化的飼料系統和環境控制技術,讓養殖戶能夠更有效率地管理鴨鵝,確保鴨子們的健康和產品的品質。

而養鴨文化也深深融入了雲林人的日常生活和飲食中,當地人會利用鴨肉和鴨蛋創造出許多美味的料理,如鴨肉羹、鴨肉麵線、鴨肉丸、鴨肉飯、鹹鴨蛋和皮蛋等等。
這些美食不僅是雲林人的日常佳餚,也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前來品嚐。像是北港老街中的數家鴨肉飯老店就是饕客們的最愛,雲林還會舉辦鴨肉節等活動,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養鴨文化和美食。我小時候家裡冰箱打開通常不是雞蛋,則是鴨蛋居多。

小鴨開始成熟時就會換毛,長出白色略粗的羽毛。

鴨鵝養殖業是東勢鄉及整個雲林的重要經濟支柱,帶動了飼料供應、屠宰加工和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讓社區繁榮,也成為雲林特有的文化風景。有機會到雲林走走,不妨到養鴨場附近看看,幸運的話還會遇到熱情的鴨農跟你聊上天南地北,滿滿的雲林人情味。

雲林自由行|雲林景點|閱讀延伸

❗️❗️部落格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

評分者:許傑
評論分數
5.0
作者:許傑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 持續連載更新中。 協助推廣、住宿體驗、攝影合作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